本實驗探究生食三文魚中活的非可培養(yǎng)(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狀態(tà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對小鼠的致病力。采用VBNC-VpRS1分離株和Vp17802毒力株分別灌胃C57BL/6J小鼠,連續(xù)觀察小鼠感染72 h內(nèi)行為變化,測定其疾病活動指數(shù)(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評分、Vp定植量、腸道損傷、緊密連接蛋白表達和細胞因子水平。結(jié)果顯示,VBNC-VpRS1組小鼠出現(xiàn)感染癥狀較Vp17802組延遲6 h;VBNC-VpRS1組和Vp17802組小鼠DAI評分、Vp結(jié)腸定植量和促炎因子水平高度顯著或極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P<0.01),結(jié)腸長度、抗炎因子及緊密連接蛋白表達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P<0.001、P<0.05),且伴有結(jié)腸組織結(jié)構(gòu)缺損、出血積液和中性粒細胞浸潤;VBNC-VpRS1結(jié)腸定植和病理損傷程度高于Vp17802(P<0.05),而抑制腸屏障功能和促進炎癥反應弱于Vp17802(P<0.05)。綜上可知,VBNC-VpRS1能夠在小鼠體內(nèi)復蘇并具有較強的結(jié)腸黏附性和侵襲力,VBNC狀態(tài)Vp嚴重威脅機體健康,應納入生食海產(chǎn)品檢測范圍。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電話: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qū)洋橋70號
版權(quán)所有 @ 2023 中國食品雜志社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602060050號 京ICP備14033398號-2